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去年10月起限购至今,有不少于20个城市加入的限购行列,时至今日,之前一些房价涨得比较快的城市开始降温了,价格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
7月,国家统计局显示,70个大中城市环比持平或微跌。房价可以说是基本企稳了,大跌是不太可能的,大涨概率也很低,但买不买得起,还是要分城市分地域来看。
一线城市中,除了广州的房价目前在每平米2万元左右,深圳、北京、上海的房价分别在每平米5.4万元、6万元和4.8万元,价格都不低。热门二线城市中,沿海城市价格在每平米1万元~2万元,内地城市大多在每平米1万元以下。
平心而论,要是在内地城市买房其实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算算8000多元的房价,三口之家80来平米,大概在60~70万的样子,首付+其他费用差不多20来万,30年还贷的期限月供算下来也还承受得起。
但是现在很多85后、90后群体在北上广深或者一些发展不错的沿海二线城市打拼,常年工作在此,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也就有了想留下来的打算。但生活最大的矛盾出现了,想定居在这些城市,面对房价高于薪资好几倍的现实,买不起房亦或是买房后要承担的月供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还真是让人有点缓不过气来。
很多人嘴上说租房也可以,那“阿Q精神“也无非是自我安慰,试问能买的话,谁不想买?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家,一份属于家的安全感。可是在这些城市安家,动辄至少上百万甚至几百万才能买到的房子,不禁让人汗颜,普通工薪族确实能买的人太少了,租房也是无奈之举。
于是很多有些积蓄却对目前房价望而却步的人,开始观望本轮调控能否让价格降低?
就目前而言,政府出手整顿规范楼市秩序,不少炒房客因购房资格受限或资金断裂而退出楼市,开发商、中介也不敢乱来,欺客抬价的情况得到了有效地遏制,尤其是在之前一些房价高企的城市,因目前限价的控制涨幅开始回落,并逐渐归于一种理性状态。
这些积极的成效,不禁让很多想上车的刚需群体重拾信心,起了买房心思。其实在买人生的第一套房子的时候,请量力而行,能够买时也不要太纠结,价格稳中微跌倒是实际,但是想着房子大跌这种事情怎么想概率也是很小的。
起初考虑第一套房子的时候,不少年轻人购房资金并不多,买房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计划着花,但是在选择房子的时候却比较纠结。
能够买的上的房子,可能交通上不是那么方便,距离上班路程或许有点远,生活配套有点欠缺,不是那么想买。
但想买好点的地段,出行亦或生活尽管会便利很多,但这类地段的房子新房是很难去考虑的,价位偏高,难以承受;二手房的话,价格勉强能承受,面积一般也不会多大,二居室算得上是不错的了,说不定还会超出些预算。
这些纠结想必很多朋友都会有,其实往往我们买房考虑的不仅是某一个要素,而是会综合好几种因素去考虑,毕竟买房非易事,买房无小事。
作为刚需购房者,考虑自住的需求,何时买房都不会错,
毕竟满足自身居住的需要才是首要需求,价位合适大可考虑。剩下的因素,我们可以自己在心中有个打分,将其它想考虑的因素各自给个权重,依次排序,或许我们就会逐渐弄明白自己到底能买一个怎样的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