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提问:公摊面积是怎么来的?
答: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公用建筑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改革开放之后,各地开始探索在福利分房之外其他的房地产供应模式,于是慢慢形成商品房制度,根据瞭望智库数据显示,1987年深圳从香港引进了土地招拍挂这个模式,1994年从香港引进楼花形成内地的房屋预售制度,而公摊面积根据瞭望智库的预计也可能是从香港引进的,因为香港在2013年之前进行房屋销售的时候采用的就是建筑面积计算方式。2013年,香港出台新政,结束了房屋销售的“建筑面积”时代。但是,这个已经被香港明令调整的公摊面积,却在内地延续使用了下来。
提问:公摊面积到底有多坑?
答:公摊面积的计算一般都是各地自己决定,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不良开发商在计算公摊面积的时候不是以一个公允的规则来计价,而是有意无意地想方设法增加公摊面积,从而达到自己赚钱更多的目的。
虽然从房价的角度来说,用什么面积计算影响不大,但实际上,未来的费用差距却非常大。比如,北方地区的房子冬季往往都会收取供暖费,而收取标准就是按照房子的建筑面积来计算的,但是实际上大家真正能使用暖气的面积只有使用面积,这导致业主每个月都要为公摊面积的供暖费“买单”。此外,上海等房产税试点城市的房产税都是按照面积征收,如果国家开始征收房产税,就意味着业主要为了很多不属于自己的面积付出额外的税收。
提问:取消公摊面积会不会推高房价?
答:有人辩称,降低或取消公摊面积,可能会让开发商忽视公用设施部位建设、降低环境配套等公共公用设施质量,甚至进一步推高房价。但国外成熟的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中,如果开发商试图在压缩公摊面积后占购房者便宜,购房者肯定不会答应。为了生存和获利,开发商更理性的选择,是根据市场需要造出更好的房子。
至于降低或取消公摊面积会推高“房价”之谈,更是危言耸听。因为压缩公摊面积或改成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造成的价格上涨,本身只是一个数字问题,并不会真正提高购房者负担,相反会降低购房者的未来资金压力。
来源/经济日报
版权说明: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