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傍晚,在位于开发区胡村乡天阴村西北的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沐着晚霞有序忙碌,有的组对焊接厌氧罐,有的进行土建施工,有的在绑扎钢筋……
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综合车间施工现场。
“现在我们每天都有五六十人施工,一般从早上7点半工作到下午5点半,中午休息1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就得通宵加班。”项目生产经理王战彪说。
餐厨废弃物指的是餐饮服务业和企事业单位食堂产生的食余物,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甚至产生“地沟油”“泔水猪”等,餐厨垃圾处理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建设,并将其作为我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生态濮阳的硬件基础加以推进。该项目是我市的民生项目,也是省重点项目,占地30亩,总投资约1.1亿元,餐厨废弃物处理规模为200吨/天,配套购置收运车辆20辆。
为加快建设进度,作为项目的主管方,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每半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听取进度汇报,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明确一名县级干部常驻工地,开展全方位督导;成立推进工作专班,负责地方关系协调及信息汇总,为项目建设营造优良环境。
据介绍,项目自7月底开工建设以来,每天都有2至3名工作人员在现场盯着。开工近3个月来,中间遭遇了降雨、疫情等不利因素,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仅有45天。为了赶工期、保质量,大家与时间“赛跑”、与天气“作战”。
为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雨情,施工人员每人准备多套衣物和一套雨衣,小雨正常干、中雨不停干、晴天拼命干、夜里挑灯干,被雨水淋湿透以后换一套衣服接着干,把雨季影响降到最低;每次降雨一停,大家立即抽排积水、清淤,有的场地因钢筋已绑扎完毕,无法使用机械,工人们就一点点手工铲淤泥;大家吃住在工地,一心围着项目转,大多数施工人员已3个月没回家了。监理单位实行“跟踪式监督”“保姆式服务”,施工单位晚上加班需要监理确认签字,监理人员就住在工地,确保第二天施工不受影响……
就是靠着这样一股拼劲,大家用45天的时间完成了原计划3个月的工程量,树立了濮阳赶超发展的新样板。
截至目前,该项目综合车间、污水处理车间土建部分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初雨事故池完成100%,消防水池完成90%,厌氧罐物料加工安装完成20%。
来源:《濮阳日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