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日记之一:
楼栋封闭 居家抗疫
5月6日 星期五 晴
袁冰洁/文
真没想到,一不小心,自己也被封闭在家中了。
早晨六点准时起床,叫上孩子一起下楼做核酸。这是新一轮疫情以来连续第三天全员核酸了,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居民,都轻车熟路,速度很快,下楼不到五分钟就做完了。孩子赶回家准备线上早读,我则在家准备早餐。我们还有说有笑,互相数着日子互相打击,盘算着还有几天就可以去学校上学了。
谁也没想到情况变得如此突然。上午8点多打开手机,水景湾小区1号楼业主群内一条消息吓了我一条:“各位亲们,抓紧回家,我们楼道要实行封闭管理了!”
“封闭管理?这怎么可能呢?没感觉有啥异样,也没听说有从外地回来的人员啊!”一时间,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再看孩子班级群里的消息,我就信了。班级群里,老师已开始统计这几天是否有去过某场所的人员。既然让统计该场所,说明该场所有状况发生。我们小区离该场所区区百米距离,这几天有人去过也很正常,出现密接啥的完全有可能啊。
“这下糟了,没菜吃了!”赶紧打开冰箱,看到里面基本空空如也,禁不住为接下来的吃饭问题担忧,就想抓紧下小区买点东西。一出门就听到楼道口有人喧哗,下楼后果然看到十多个人站在楼道口,才知道楼栋已经不让人出去,问是否发现了疫情(确诊),回答是有密接。
脑袋嗡地一声响,“这下麻烦大了!”进而又感觉万幸:昨天,孩子妈妈上完急诊,还准备带老二回家,因小区不让出门而没回来,想不到没回家竟然是幸运,要不然,不到两岁的老二被封到楼栋,整天不能下楼该咋办?
邻居们脸色轻松地互相打听:“谁是密接人员?”目前大家都不清楚是谁,但也没听到谁有埋怨声。一是对密接人员没有埋怨,大家都意识到,病毒传染性太强,谁都不愿意成为密接人员或感染人员,但只要出去,就一定有风险,即便有人无意中成为密接,也不能怪人家。二是对楼栋封闭管理没有埋怨,大家也都知道,封闭管理的出发点是一种善意,担心楼上有更多密接人员或潜在感染人员,出去后会带来更大的传染链。
回家把楼道封闭的消息告诉孩子,她也显得很平静。毕竟,疫情已经将近三年,无论哪种可能,大家已经能够平静接受。她只是很担心,开学后同学们都能上学自己不能上学,落下课该咋办?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你让她几天不下楼她憋得住,但让她请半天假,她可不愿意。对此,我也只能安慰她:上网课也能把学习搞好。
在微信上和同事们聊起楼道被封闭管理,同事们都劝我不要紧张,不要焦虑,若买菜有什么问题,兄弟们都可以帮忙。内心深处些许感动,关键时刻,还是兄弟贴心啊。
封闭管理的情况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吃饭。毕竟,没有哪一家能够在家里储存足够的蔬菜。好在一号楼业主群群主告诉大家,居委会已经给大家联系好了商家,会把商家拉进群里,每两天配送一次菜。这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不用担心饿肚子了。联想到昨天晚上开的发布会,我市生活物资准备充分,几大超市和批发市场都在全力保供应,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下午睡一觉起床,发现水景湾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昭辉已经在我们业主群内,我想,他应该是来协助我们这几天做好抗疫吧。
前两天小区做全员核酸检测时,我也到小区做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楼道被封闭管理了,该做些什么呢?脑海中浮现出这几天全员核酸检测中看到的情景:居委会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地组织,志愿者们牺牲牺牲休息时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大家义务奉献。
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觉得,即便不能出楼栋,也不能单纯地吃饭睡觉,应该为濮阳抗疫做点什么。我想到了写,我想用手中的笔,把我们这栋楼在封闭期间,居民们的抗疫生活展示出来,想把大家如何同心协力进行抗疫的精神展示出来,为濮阳抗疫鼓与呼。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篇封控日记。今后几天内,我会天天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字,向大家呈现濮阳抗疫的其中一角。
去年,我市将新时代濮阳精神总结为16个字:守正创新、厚德自强、吃亏奉献、勇毅担当。而今回过头来看我们现在的抗疫,从市委市政府的通盘布置到各街道社区的安排,从每名党员群众纷纷到社区报到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这不正是新时代濮阳精神在抗疫中 的表现吗?守正、自强、奉献、担当,祝愿在新时代濮阳精神的激励下,濮阳早日迎来新一轮抗疫的春暖花开。
来源:《濮阳早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