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想象中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完全不同,2月11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部新校区项目工地一眼望去显得格外冷清。
“不是说有300多人复工吗?人呢?”
“主体差不多完工了,都在里面干活儿呢!走,咱进去瞧瞧!”
工序上的“语言学”
走进综合楼内部,果然热闹起来。搅拌机、切割机……轰鸣声此起彼伏。负责不同工序的工人各守一摊儿,又默契地相互配合,施工负责人来回协调指挥,各项工序繁忙而有条不紊。
“您这是在做什么?”
“wei缝。”
“是‘保卫’的‘卫’还是‘维护’的‘维’?”
“不,是‘喂养’的‘喂’。”
首层正在进行隔墙板的安装,主要包括立板和喂缝两道工序。
立板就是将横放在地上的一种轻质隔墙板紧贴墙壁立起来。立板之前,先按所需尺寸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借助立板机来完成立板操作。“这种隔墙板叫ALC板,与传统墙体相比,具有防火、抗震、隔音等优势。”工程总监商楠介绍,ALC板安全环保,近一两年才在我市开始使用。
完成立板以后,就开始进行喂缝了。只见工人系着安全绳索站在脚手架上,一手端着托板,一手拿着刮刀,把事先调制好的一种糊状黏结砂浆填进两块隔墙板之间的缝隙里。这一刮一抹的动作,像极了一位母亲一手端碗、一手给孩童喂饭的样子。一个“喂”字,形象至极,让人不得不感慨语言的博大精深。
工地上的“黑科技”
谁能想到,今年第一场VR体验竟然是在建筑工地实现的。
站在智慧展厅VR安全体验区,佩戴好VR头显设备,眼前即刻呈现出3D立体场景,仿佛置身于施工现场。按照语言提示,可进行卸料平台倒塌、升降机坠落等不同场景的安全事故体验。
“我们通过VR虚拟安全培训,呈现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指导工人正确的施工安全措施。”中铁建设集团技术员刘晨阳说,VR安全体验将施工现场常见的危险行为和事故类型具体化,让参与者通过360度视觉、听觉和触觉体验施工现场危险行为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到危险可能带来的伤害,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工地上还有哪些“黑科技”呢?
走到展厅最后,一个巨大的电子屏镶嵌在整面墙上,项目概况、施工进度、人员数量等情况一目了然。
“另外,我们还将BIM技术广泛应用到了施工中。”刘晨阳介绍,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比如BIM管线综合,可对机电管线排布进行优化,指导机电施工安装;BIM+无人机可实现实景场地精确还原,针对重要工程工序实现施工过程记录;BIM+生产进度计划管控,可实现施工进度动态管理。”刘晨阳介绍。
走出智慧展厅,眼前几栋未经修饰的灰色建筑线条硬朗、大气安静。“整个项目共有27栋单体建筑和配套工程。目前一期已开工的9栋建筑,均已实现主体封顶,全面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项目执行经理梁永强说。记者 王庆红
文章来源/濮阳日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