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原经济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十一”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楼市遭遇史上最严厉调控,央行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限购风声进一步加紧,首付比率提高,房贷基率大幅上调……更为严峻的是,钱荒已成为楼市不争的事实。
一边是城市建设发力的元年,一边是地产宏观调控的元年,两者不可避免地擦撞出火花。一线城市房价跳水,而郑州表现依旧平稳,面对不可预知的2012年,中原的
房地产企业准备好了吗?是观望,是坚守?是乘势进攻,还是全身而退?以“思考、互通、求索、共赢”为主题的“元年·力量”——2011中原地产年度大典,或将给行业带来启迪。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建设发力元年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序幕的全面拉开,新一轮发展的浪潮涌起,无疑给中部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给
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今年年初,“中原经济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十一”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根据《指导意见》,目前正担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任的河南将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造中部崛起新标杆。
不可否认,天地之中的河南正在迎来历史上的发展机遇。
作为省会郑州,也已在去年年底描绘出了自己的发展蓝图——“郑州都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的谋划和运作,“十二五”期间,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将是全面建设郑州都市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建设“一区两城”,即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全国人居城市、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令人期待的郑州都市区“1000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大城梦想将真正变成现实。
无可争议,2011,成为中原经济区跨越式发展的元年。
随着建设序幕的全面拉开,新一轮发展的浪潮涌起,无疑给中部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给
房地产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加息、限购、提高首付——中国楼市实质性调控元年
时间进入年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面并没有任何放松信号。是“节点”,还是“拐点”?是“调整”,还是“巨变”?争执声音数月未断
然而,2011年的
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一帆风顺。
经历了高速发展10余年,
房地产行业终于迎来实质性的宏观调控时期,更迎来货币从严从紧“苛政”。前几年以来累积的政策效应,加上今年的各项政令,开始显露锋芒,消费者逐渐理性,一个新的观望期开始呈现。
房地产市场,是“节点”,还是“拐点”?是“调整”,还是“巨变”?争执声音数月未断,使众多从业者惶惶不安。
从年初到现在,央行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限购风声进一步加紧,一房一价出台,首付比率提高,房贷基率大幅上调。更严重的是,钱荒已经成为楼市迫在眉睫的问题……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巩固
房地产调控成果,坚定不移地坚持
房地产调控,并把
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到实处。
时间进入年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面并没有任何放松信号。
无论怎样,我们清楚明白,“暴利”时代开始远去,
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通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曾经的天价土地正在成为烫手山芋,资金的匮乏将使企业窒息,品牌的力量开始正面发酵,
房地产行业将淘汰无数中小企业。
2011,我们都不可否认,中国楼市进入实质性调控的元年。
宏观调控发力、市场胶着——但依然有人欢喜有人忧
持续的市场低迷使开发商的资金链紧张局面加剧,年底将至,为确保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已有部分开发商开始以价换量,加大促销力度
当城市建设发力元年,遇到地产宏观调控元年,不可避免擦撞出火花。
事实上,2011的郑州
房地产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下,一直在不断地上下起伏中,审时度势,稳步前行。这一切除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还有来自中原开发商的不断自我变革和升级。
据郑州市房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郑州
房地产市场小幅下探,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5.57万余套,开工率为102%。开发商普遍缺钱,亟须找钱“输血”,地产私募基金正成为房企融资的途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10月31日,建业地产累计实现合同销售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已完成2011年销售目标73亿元的102.7%。限购对其影响微乎其微。
短期内,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不会放松,
房地产行业紧缩政策也难以松动,全国的
房地产行业仍处在下行通道,开发商与购房者仍将呈胶着状态。同时,持续的市场低迷使开发商的资金链紧张局面加剧,且银根紧缩的情况在年底可能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年底将至,为确保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已有部分开发商开始以价换量,加大促销力度,楼盘打折促销的现象将逐渐增多,范围将逐渐扩大,进而形成示范效应。
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前方的局势也越来越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