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要求进一步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并明确上海市户籍定义,持居住证人员不在上海市户籍之列。至此,上海市对于“持居住证满3年居民可购二套房”政策正式被叫停。这已经不是次政府微调政策被叫停,佛山、芜湖、成都、上海……多个地方政府都试图在政策上做文章,都无疾而终。笔者认为,如今楼市调控已经不仅是购房者与开发商的博弈,更是地方政府企图放宽与中央严控政策之间的博弈。
事实上,中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微调”政策了。比如央行接连表示将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并提出“满足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也是继住建部之后再次释放满足首套房贷需求的信号。从此举可以看出,中央在对政策的“微调”中,主要是想采取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今年以来,已经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而据透露,今年央行有可能会下调4~5次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在首套房贷、按揭政策上都有可能放松。不难看出,中央在楼市调控政策上是紧紧抓住毫不动摇的。但是,却也在一定层面上的微调来保证刚需购房者、特别是置业者的购房需求。
不过,由于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使得不少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已经养成了对房地产的依赖。楼市限购、市场低迷、土地出让受挫、房屋交易税收锐减,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一些地方财政吃紧,也就使得他们明知中央会坚持调控力度,却仍然前仆后继地“踩线”。不管是佛山曾经昙花一现的限购松绑,成都被外界解读为“放松对购房者资格审查”的政策变化,还是芜湖“免契税、发房补”为期三天的楼市新政,再到上海为期一周的二套房放宽政策,其实都是地方政府在不断试探中央的底线,试图可以得到微调,以激活地方的房地产市场。
而随着这些地方政府的各种调整政策接连叫停,楼市也起了反效应。楼市调控至今,市场已经趋于平静,观望的刚需者也在价格稳定后开始购房,而开发商也因“翻身无望”,普遍开始下调价格。从国家统计局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房价格环比全面止涨。其中,价格下调的有48个。这与去年开发商普遍“死扛”形成鲜明对比,也意味着调控政策执行一年以来已经有了一定成效。但是地方政府在此时如果“hold不住”的话,会让开发商再涌现生机,也让购房者再度陷入观望。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在与中央的博弈中,可以说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从目前看来,任何形式的放松都已经被中央叫停,反而影响了房地产市场合理回归的进度。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将财税收入完全寄托于房地产上,是导致一系列“踩线”事件的根源。而地方政府也在迷信,拓宽可购房人群的范围就能“救市”。而今,已经进入限购的第二年,也是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的一年,只有政策明确支持刚性需求,明确房地产政策保持平稳不可能大起大落,并且从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刚需者切实的优惠,并使得观望者打破房价会大幅下降30%甚至以上的幻想,才能打破成交量持续低迷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