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杨超、李稻葵、张泓铭、田在玮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张泓铭委员,“十二五”期间我国的保障房建设的数量是3600万套,有人担心保障房的建设正在经历一场“大跃进”,我不知道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对此有什么观点和看法,能不能谈一下。现在住房保障有很多学者都担心,包括刚才杨超委员提到,保障房从建设到管理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他们呼吁要加快这方面的立法进程。我知道您曾经参与过这方面的调研,不知道您能不能就这方面谈谈您的看法?
[张泓铭]刚才中央台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他说社会上有一个传闻,我们住房正经历着一个“大跃进”,这是关于住房保障的一个问题,中央台这位记者反映的社会之问,如何理解?我们先来看一下数据,我们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住房保障工程大体上完成了1600万套,到“十二五”期间,我们的规划是3600万套,在去年的开局之年开工是1000万套,基本建成400多万套,今年开工700万套,要建成500万套,从数据来说,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个“大跃进”。问题在哪里?我们的“大跃进”不是单纯从数据上的理解,“大跃进”这个词有它的历史来源,“大跃进”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的词,所谓的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这个“大跃进”从现在角度看是一个贬义词,当然我没有说我们的记者贬义,它是代表社会资本。
次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其实是带着贬义,对我们党和国家对住房保障极大的重视是带有贬义的。假如说是这样的一种看法,我认为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的住房制度改革从1998年切断住房的实物配给,我们进行了住房制度的改革。然后住房市场大量发展了,房价越来越高了。很多民众被市场甩出去,一部分人解决住房问题的同时,一部分民众的住房困难凸显出来了,在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后,一直到2007年以前,差不多9年的时间,我们住房保障是落后了,数量很少,所以说住房保障任务很紧迫。在2007年下半年,中央提出了一个很的意见,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这是很关键性的文件,从此以后我们住房保障力度加大了、进度加快了。假如说我们还套用“大跃进”这个词的话,那么我们说这种“大跃进”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对于老百姓居住问题的重视,我们也欢迎和支持这种“大跃进”。这是我对个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