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距离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期限已过去一周多的时间,有关个人住房信息联网的情况却一直未见权威消息。 立法专家、原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房产信息进行采集并联网,目前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问题,关键问题是联网之后能不能发布。
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就一再出台相关文件,要求、督促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完善房地产统计基础数据。就目前的现实而言,就个人住房信息数据来说,不是超前了,而是滞后了。不论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操作,还是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论是推进房产税试点,还是保障房建设,都亟待一个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和根据,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要件,而非过度或超前的奢求。那么这一工作目前究竟卡在哪里?
从的采访和调查来看,难度不是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而是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应用。根据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说法,顾虑和阻力主要来自拥有多套住房的公职人员和富裕阶层。前者担心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会使自己成为反腐败的对象,后者担心因此成为未来征税的目标。
其实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阻力,更应该看到阻力背后的迫切需要和突破阻力的渠道,以及目前在突破阻力之前,我们还有哪些工作可以做。一句话,我们在阻力背后更应该看到动力。这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减轻阻力,一个是消除顾虑。
首先,如何让那些认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对其不利的人不成其为阻力?首先就要做到这项工作的决定者、经办者和规则制定者本身没有具体的不当利益牵扯在其中,换句话说就是要纯洁工作队伍,避免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儿。
第二,在建设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尽快说明建设的目的,更要同步制定完善详尽的使用规则,尤其是哪些部门、哪些人、因着何种理由,用何种方式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获取别人的住房信息?个人住房信息究竟会对公民个人的权益构成哪些影响?哪些人的住房信息可以被公开?如何保护个人住房信息,如何保护与此相关的公民权益?尤其是在个人信息安全屡屡出现问题,公众权益屡屡受到损害的当下,只有解决所有这些问题,让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有一个制度信任,才能使此项工作赢得多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应该就是建立和使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这一工作的动力,这个强大的动力应该远远超过那些所谓微妙的阻力。